他自幼攻读中医经典,精研外科,临诊经验丰富,倡导“内外治法并重”,创制外科手术器械,诸多发明,立起沉疴;他孝友好善,饶置义宅,赈饥赡族;他修山路,建石桥,筑药王庙。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著《外科正宗》四卷,以”列症最译,论治最精“著称于世,其中鼻息肉摘除法、气管缝合术、下颌脱臼整复术、脱疽论中截趾术、咽喉和食道异物摘除等手术,为时代之先进外科手术。所述医家”五戒“”十要“不仅为世人称道,亦为世界医学伦理道德所瞩目。陈实功先生逝世于明崇祯九年(1636),享年82岁。南通人民崇敬他,在美丽的濠河边有他的塑像,著名狼山风景区的剑山西北麓树立纪念碑,学习他高尚的医德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
(照片来源:陆军)
2015年夏,国医大师朱良春为纪念陈实功先生诞辰460周年记述:“《外科正宗》共四卷,自痈疽原委论至医家十要论,计分157类。卷一总论痈疽的病源、诊断和治疗,卷二至卷四论各种外科疾病(一百多种),从病因、症状、预后、治疗法则,具体方药和手术,一一列载,层次整然,有条不紊,诚中医外科学中正宗之良书也。因此,清代医学评论家徐灵胎氏曾逐条加以评述,并在自序中指出:‘此书所载诸方大要已具,又能细载病名,各附治法,条理清晰。所以凡有外科问余当读何书,则令其先阅此书,以为入门之地。’由此可见,这是一部‘列症详,论治精’的外科专著。”朱良春老师此评颇中肯綮。
狼山总兵王扬德出资重刻《外科正宗》
陈实功系列之二我们谈到“疮家良便方”的如意金黄散,一次下料40市斤,并且用大驴磨,这一点清华代吴江名医徐灵胎没有丝毫质疑,这是因为陈实功的外科医名享誉大江南北,疮家良便方,也是许多医生手头必备的常用药物。《外科正宗》自万历45年(1617)初刻本面世后曾经一度“洛阳纸贵”供不应求。到天启六年(1626)有个名叫王扬德(字心抑)的武进士,调任江北提督狼山总兵,此人除恪尽职守,抗倭捕寇以外,还重视通州地方的建设,如“五山之亭台殿宇,桥梁通途”等,对陈实功捐款重修通济桥“易木以石,行者称便”十分赞赏,当他得知《外科正宗》一书市面告缺,他向陈实功索取一本,自己出资“参订付梓,大行于世”,也即我们现在可以查阅到的崇祯4年(1631)辛未刻本,这个刻本增加了王象晋为之写的序,王象晋是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王士祯的祖父。这回陈实功先生不便婉拒别人为《外科正宗》写序了。
范曾高祖范凤翼夸陈实功“四不”
王象晋写的序,有待查询,一俟取得实据可与读者诸君共飨。但是有南通名士范凤翼(1575-1655,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进士,是南通范曾第二代高祖)为之作序,其中称赞陈实功的医疗技术,“心手之间,若有神与存焉”,而医德高尚,“又慷慨重然诺,仁爱不矜”。另外还有四句话概括了陈实功的行医准则:“不张言灾祸以伤人之心,不虚高气岸以难人之请,不多方夸严以钩人之贿,不厚求拜谢以殖已之私”,这正是一代正宗外科名医难能可贵的特点,对今天的外科医生仍具有指导意义。
乾隆帝敕修医书,太医院编《外科心法要诀》首重《正宗》
南通素称“崇川福地”,是谓“人杰地灵”,濒临大江的狼山,为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明代嘉靖年间著名外科陈实功犹华佗再世,外地前来求治的络绎不绝,其医名震动朝野,并影响后世。到乾隆朝,爱新觉罗·弘历于1736年登基不久,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中,敕编医书,太医院使钱斗保请发内府藏书,并征集天下家藏秘籍,及世传经验良方,分门类聚,删其驳杂,系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为书二部。小而约者,以为初诵读;大而博者,以为学成参考。既而征书之令中止,议专编一书,期速成,命吴谦及同官刘裕铎为总修官。”这是《医宗金鉴》的成书始发端,所谓“敕编医书”敕(chi斥),特指皇帝的诏书,命令太医院编一套医书,以供太医院医生学习参考,类似医学教科书,是一部临床各科的综合性医书,内容比较系统扼要,有易于掌握运用的特点,对于中医外科先分述十二经络,在叙述痈疽诊断及治疗原则专论外科方剂,以及分述外伤科疾患这些主要方面均采用《外科正宗》作为脚本,重要内容和标题都与陈实功所著相同,内容上保持一致,更加注目的是《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充分接受《外科正宗》的提示,一是歌括,尤其是方剂的歌括基本与《正宗》相仿,二是图形,《正宗》有《痈疽图形》,作为民间医生著书得请人画图,《正宗》只36幅,《金鉴》则大大地发挥了宫廷优势,请人作画易如反掌,一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有图265幅(按:第266图为尻神图,包括尻神歌均为陈实功原著)。还是让我们比较仔细了解《金鉴》借鉴《正宗》成为“医宗”吧!
其一,中医外科以痈疽为常见病、多发病。《外科心法要诀》将《外科正宗》的痈疽阳证歌、痈疽阴证歌、痈疽半阴半阳歌、痈疽五善歌、痈疽七恶歌,这5段从题目到内容都按原样基本不变,文字上稍加变动,在具体病症中如“痄腮”《外科正宗》有这样的表述:“痄腮乃风热、湿痰所生,有冬温后天时不正感发传染者多。两腮肿痛,初发寒热,以柴胡葛根汤散之,外敷如意金黄散。在里内热口干,二便不利者,四顺清凉饮利之。”
《外科心法要诀》这样说:“此证生于两腮肌内不着骨之处,无论左右,总发端于阴阳胃热也。……始则俱以柴胡葛根汤表之。若口渴便秘,宜四顺清凉饮利之。”
两相比较,《正宗》叙述将病因、发病季节及感发传染说得言简意赅相当清楚,《要诀》就有点啰嗦了,还有“外敷如意金黄散”是关键治疗方法,此病多好发于儿童,宫廷很少见。《外科心法要诀》也回避了外敷方法,可能是内行读者太熟悉如意金黄散出处的缘故。至于首选外敷疗法,这在南通民间也属常识。
又如“破伤风”一症,宫廷中极少遇到这种病例,《外科正宗》将自创方玉真散列为首选。现代实验研究玉真散对实验性动物破伤风模型具有一定的推迟发病时间、减轻惊厥程度、延长平均存活时间的作用,但不能防止破伤风的发作和显著降低发病动物死亡率。外科正宗大家的临床实践,不仅外敷也可内服,初诊病人还加用保安万灵丹发汗,“事在危急者”加用镇风散,这些都是陈实功的自创方。然而《外科心法要诀》仅将玉真散列为最后一种可选药物,也是宫廷太医自以为是,轻忽临床效果的典型思维。
其二,《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作为外科病种分类有其优点,按人的躯体归纳共分30部,病名叙述较详。《外科正宗》则将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着重叙述,有看法、治法、治验、主治方、应用方5大纲,不讲究细微的病名,这是临床大家著述的特点。经统计《外科正宗》有74种病症被收入《金鉴》,主要内容和治疗方法、方剂,甚至歌括基本相同。《外科正宗》所创逐日人神歌、十二时人神歌、十干日针忌歌、尻神歌,这4首歌也同样列在全书的结尾。可见《要诀》采掘《正宗》非比一般。
其三,《外科心法要诀》全书共载567方,选用《正宗》176方,占比31%,其中不乏名方、效方,例如七星剑、八仙糕、三品一条枪、白降丹、生肌玉红膏、如意金黄散、枯痔散等。例如白降丹,自朱良春大师于上世纪50年代发掘“南通中医三枝花”之一陈照老先生,开展瘰疬专科用拔核疗法,其主药就是白降丹,是《外科正宗》的方药进一步发挥的典范。
最后说一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是宫廷御医组成的编书班子,集思广益,搜罗历代医家著述,内容较为全面精到,不失为可供临床和教学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