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逾年历岁,
镌刻历史,
延续文化。
我们是,
有故事的藏品。
旧中国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医疗保健,广大劳动人民得病无力就医。
据1947年统计,全国仅有县医院1437所,平均每个医院病床只有十几张,且条件十分简陋。至于村镇卫生医疗机构,更是少得可怜。人民群众卫生状况十分恶劣,传染病大肆流行,寄生虫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刚解放时,全国人口预期寿命是35岁。
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中规定,合作社对于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社员要负责医疗,并且要酌量给以劳动日作为补助,从而首次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责任。随后,许多地方开始出现以集体与个人相结合、互助互济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合作医疗站或统筹医疗站。当年,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举办的保健站有1万余个,联合妇幼保健站600多个,各式各样的群众联合诊所5.1万余个。
中央人民政府曾探索通过发展中医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毛泽东就曾多次指出,中医需要器械不多,行动灵活方便,中药也不贵,农民抓得起,因此,发展中医对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十分有利。1958年,毛泽东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
但是,培养大批中医需要时间,而且这些学成的中医大多也留在城市医院工作,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于是中央转而探索另一种解决方式——派城市的医生组成医疗队下乡为农民治病。毛泽东曾多次指示城市中的医院要组织医疗队下乡为农民治病。为了贯彻毛泽东的指示,1965年之前还陆续出台了许多方案,要求各级医院临时组建下乡巡诊的医疗队为农民治病。1965年1月,毛泽东和中央又批转了卫生部关于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基层的报告。到1965年上半年,全国城市共组织了2800人下农村巡诊。
1962起,年逾不惑的朱良春响应号召,多次带队到农村巡回医疗,深入农户巡诊。
朱良春教授在学术中也多次提及农村巡回医疗时的经验及收获,例如《21世纪中医药事业的现状与前景》中提到:“《内经》全文虽仅10万余字,但义理精深,内蕴无穷,我们现在选读的仅是一小部分,何况还未完全深入领会,阐明奥义,深感愧对轩辕黄帝。例如“疟论”的“日下一节”,从大椎往下按压,可以测知疟疾已发作几次,在压痛点的两旁按揉,可以控制疟疾的发作,我在农村巡回医疗时,历试应验。”
1965年带队下乡巡回医疗
(中间戴眼镜者为朱良春)
农村巡回医疗参考资料
——《常见疾病简易推拿术》
捐赠人:朱彤(朱良春教授嫡长孙)